青岛琅琊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
2016-6-27
来源:未知
点击数: 1161537          作者:未知

  • 青岛琅琊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

       

      2016年6月25日,由青岛琅琊文化研究会组织召开的琅琊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名家美术馆举行。德国波恩大学原汉学系主任、著名汉学家、诗人、翻译家沃尔夫冈·顾彬教授,清华大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环境学院杜鹏飞教授,中国石油大学文学院王志刚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谈晟广博士,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传喜编审,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卫卿先生,文物鉴赏家张光泽先生,原青岛疗养院医学专家李大椿先生,以及青岛琅琊文化研究会会长王铎,副会长王晓强、郭胜森、黄飞等十余人参加研讨会。

      王铎会长在主持会议时说,琅琊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下结合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认真挖掘和研究这一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大处讲,可以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从小处看,通过挖掘和研究这一历史文化,也是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一个具体体现。顾彬先生是中德文化研究的使者,他的许多观点和建议,对于挖掘中国历史文化,尤其是青岛的琅琊文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相信这种东西文化的碰撞和研究,会给世界文化带来新的影响。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结合各自研究成果作了交流发言,对下一步琅琊文化研究会的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会议期间,还听取了琅琊文化研究会研究人员在黄岛铁橛山水库古河道上新发现的的古陶片和七宝山向阳遗址的古人类腿骨化石等古代遗存的情况说明。令专家们感兴趣的是,这枚古陶片非常平整,显然是陶器的一个底部。而且内里还印有一个非常清晰的陶印文“丁”字,专家们初步判定这应是商代的文化遗存。因为“丁”字是商代帝王的名号,可以是“沃丁”,也可以是“武丁”,这就为这枚古陶片增加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为青岛琅琊地区的古代文明,提供了更进一步的文化脉络。王铎会长说,就古陶文来说,陶刻文早在上个世纪以前就被普遍发现。而陶印文这在琅琊地区首次发现,其必将填补中国文字史的空白。这也说明,现在的陶印文与古代的陶印文是一脉相承。只不过,现在的陶印文是在器物的外面,而商代的陶印文是在器物的里面。杜鹏飞教授说,人类文明的发达取决于思想的发达,人是区别于自然界的其他物种,这种人文精神恰恰体现在原始的观念。文化起源于祭祀,出于礼的需要,文字的产生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重要的和神性的。这个发现,很有可能就是琅琊历史文化研究的突破口,当然今后还需要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顾彬教授在发言中首先表达了对中国以及青岛的深厚感情。他非常认真地听取并尊重各位专家的研讨发言,对青岛地区的琅琊文化有了新的思考。他表示,琅琊文化应该和世界文化紧密联系起来,要从青岛来看中国,从中国来看世界。琅琊文化历史悠久,值得专家团队去挖掘、继承和弘扬。

      与会专家们各抒己见,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琅琊文化和世界各地区的文化进行了比较。王铎会长最后说,这是青岛琅琊文化研究会自成立以来举办的首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期待着未来能够举行更多这样的国际性、研究性会议,让青岛琅琊文化的寻根之旅继续走向深入。


     


                     (沃尔夫冈·顾彬教授)


热门评论
  • 暂无信息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